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

为工程师量身打造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私教课


11 | 排序(上):为什么插入排序比冒泡排序更受欢迎?

<p><img src="https://static001.geekbang.org/resource/image/7c/67/7c40ffed3d9263a00af4d83198b54a67.jpg" alt="" /></p> <p>排序对于任何一个程序员来说,可能都不会陌生。你学的第一个算法,可能就是排序。大部分编程语言中,也都提供了排序函数。在平常的项目中,我们也经常会用到排序。排序非常重要,所以我会花多一点时间来详细讲一讲经典的排序算法。</p> <p>排序算法太多了,有很多可能你连名字都没听说过,比如猴子排序、睡眠排序、面条排序等。我只讲众多排序算法中的一小撮,也是最经典的、最常用的:冒泡排序、插入排序、选择排序、归并排序、快速排序、计数排序、基数排序、桶排序。我按照时间复杂度把它们分成了三类,分三节课来讲解。</p> <p><img src="https://static001.geekbang.org/resource/image/fb/cd/fb8394a588b12ff6695cfd664afb17cd.jpg" alt="" /></p> <p>带着问题去学习,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。所以按照惯例,我还是先给你出一个思考题:<strong><span class="orange">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相同,都是 O(n<sup>2</sup>),在实际的软件开发里,为什么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插入排序算法而不是冒泡排序算法呢?</span></strong></p> <p>你可以先思考一两分钟,带着这个问题,我们开始今天的内容!</p> <h2>如何分析一个“排序算法”?</h2> <p>学习排序算法,我们除了学习它的算法原理、代码实现之外,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评价、分析一个排序算法。那分析一个排序算法,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?</p> <h3><font color=orange>排序算法的执行效率</font></h3> <p>对于排序算法执行效率的分析,我们一般会从这几个方面来衡量:</p> <p><strong>1. 最好情况、最坏情况、平均<strong><strong>情况</strong></strong>时间复杂度</strong></p> <!-- [[[read_end]]] --> <p>我们在分析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时,要分别给出最好情况、最坏情况、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。除此之外,你还要说出最好、最坏时间复杂度对应的要排序的原始数据是什么样的。</p> <p>为什么要区分这三种时间复杂度呢?第一,有些排序算法会区分,为了好对比,所以我们最好都做一下区分。第二,对于要排序的数据,有的接近有序,有的完全无序。有序度不同的数据,对于排序的执行时间肯定是有影响的,我们要知道排序算法在不同数据下的性能表现。</p> <p><strong>2. 时间复杂度的系数、常数 、低阶</strong></p> <p>我们知道,时间复杂度反应的是数据规模 n 很大的时候的一个增长趋势,所以它表示的时候会忽略系数、常数、低阶。但是实际的软件开发中,我们排序的可能是 10 个、100 个、1000 个这样规模很小的数据,所以,在对同一阶时间复杂度的排序算法性能对比的时候,我们就要把系数、常数、低阶也考虑进来。</p> <p><strong>3. 比较次数和交换(或移动)次数</strong></p> <p>这一节和下一节讲的都是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。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的执行过程,会涉及两种操作,一种是元素比较大小,另一种是元素交换或移动。所以,如果我们在分析排序算法的执行效率的时候,应该把比较次数和交换(或移动)次数也考虑进去。</p> <h3><font color=orange>排序算法的内存消耗</font></h3> <p>我们前面讲过,算法的内存消耗可以通过空间复杂度来衡量,排序算法也不例外。不过,针对排序算法的空间复杂度,我们还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,<strong>原地排序</strong>(Sorted in place)。原地排序算法,就是特指空间复杂度是 O(1) 的排序算法。我们今天讲的三种排序算法,都是原地排序算法。</p> <h3><font color=orange>排序算法的稳定性</font></h3> <p>仅仅用执行效率和内存消耗来衡量排序算法的好坏是不够的。针对排序算法,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度量指标,<strong>稳定性</strong>。这个概念是说,如果待排序的序列中存在值相等的元素,经过排序之后,相等元素之间原有的先后顺序不变。</p> <p>我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。比如我们有一组数据 2,9,3,4,8,3,按照大小排序之后就是 2,3,3,4,8,9。</p> <p>这组数据里有两个 3。经过某种排序算法排序之后,如果两个 3 的前后顺序没有改变,那我们就把这种排序算法叫作<strong>稳定的排序算法</strong>;如果前后顺序发生变化,那对应的排序算法就叫作<strong>不稳定的排序算法</strong>。</p> <p>你可能要问了,两个 3 哪个在前,哪个在后有什么关系啊,稳不稳定又有什么关系呢?为什么要考察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呢?</p> <p>很多数据结构和算法课程,在讲排序的时候,都是用整数来举例,但在真正软件开发中,我们要排序的往往不是单纯的整数,而是一组对象,我们需要按照对象的某个 key 来排序。</p> <p>比如说,我们现在要给电商交易系统中的“订单”排序。订单有两个属性,一个是下单时间,另一个是订单金额。如果我们现在有 10 万条订单数据,我们希望按照金额从小到大对订单数据排序。对于金额相同的订单,我们希望按照下单时间从早到晚有序。对于这样一个排序需求,我们怎么来做呢?</p> <p>最先想到的方法是:我们先按照金额对订单数据进行排序,然后,再遍历排序之后的订单数据,对于每个金额相同的小区间再按照下单时间排序。这种排序思路理解起来不难,但是实现起来会很复杂。</p> <p>借助稳定排序算法,这个问题可以非常简洁地解决。解决思路是这样的:我们先按照下单时间给订单排序,注意是按照下单时间,不是金额。排序完成之后,我们用稳定排序算法,按照订单金额重新排序。两遍排序之后,我们得到的订单数据就是按照金额从小到大排序,金额相同的订单按照下单时间从早到晚排序的。为什么呢?</p> <p><strong>稳定排序算法可以保持金额相同的两个对象,在排序之后的前后顺序不变</strong>。第一次排序之后,所有的订单按照下单时间从早到晚有序了。在第二次排序中,我们用的是稳定的排序算法,所以经过第二次排序之后,相同金额的订单仍然保持下单时间从早到晚有序。</p> <p><img src="https://static001.geekbang.org/resource/image/13/59/1381c1f3f7819ae61ab17455ed7f0b59.jpg" alt="" /></p> <h2>冒泡排序(Bubble Sort)</h2> <p>我们从冒泡排序开始,学习今天的三种排序算法。</p> <p>冒泡排序只会操作相邻的两个数据。每次冒泡操作都会对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,看是否满足大小关系要求。如果不满足就让它俩互换。一次冒泡会让至少一个元素移动到它应该在的位置,重复 n 次,就完成了 n 个数据的排序工作。</p> <p>我用一个例子,带你看下冒泡排序的整个过程。我们要对一组数据 4,5,6,3,2,1,从小到到大进行排序。第一次冒泡操作的详细过程就是这样:</p> <p><img src="https://static001.geekbang.org/resource/image/40/e9/4038f64f47975ab9f519e4f739e464e9.jpg" alt="" /></p> <p>可以看出,经过一次冒泡操作之后,6 这个元素已经存储在正确的位置上。要想完成所有数据的排序,我们只要进行 6 次这样的冒泡操作就行了。</p> <p><img src="https://static001.geekbang.org/resource/image/92/09/9246f12cca22e5d872cbfce302ef4d09.jpg" alt="" /></p> <p>实际上,刚讲的冒泡过程还可以优化。当某次冒泡操作已经没有数据交换时,说明已经达到完全有序,不用再继续执行后续的冒泡操作。我这里还有另外一个例子,这里面给 6 个元素排序,只需要 4 次冒泡操作就可以了。</p> <p><img src="https://static001.geekbang.org/resource/image/a9/e6/a9783a3b13c11a5e064c5306c261e8e6.jpg" alt="" /></p> <p>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比较容易理解,具体的代码我贴到下面,你可以结合着代码来看我前面讲的原理。</p> <pre><code>// 冒泡排序,a 表示数组,n 表示数组大小 public void bubbleSort(int[] a, int n) { if (n &lt;= 1) return; for (int i = 0; i &lt; n; ++i) { // 提前退出冒泡循环的标志位 boolean flag = false; for (int j = 0; j &lt; n - i - 1; ++j) { if (a[j] &gt; a[j+1]) { // 交换 int tmp = a[j]; a[j] = a[j+1]; a[j+1] = tmp; flag = true; // 表示有数据交换 } } if (!flag) break; // 没有数据交换,提前退出 } }</code></pre> <p>现在,结合刚才我分析排序算法的三个方面,我有三个问题要问你。</p> <p><strong>第一,冒泡排序是原地排序算法吗?</strong></p> <p>冒泡的过程只涉及相邻数据的交换操作,只需要常量级的临时空间,所以它的空间复杂度为 O(1),是一个原地排序算法。</p> <p><strong>第二,冒泡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吗?</strong></p> <p>在冒泡排序中,只有交换才可以改变两个元素的前后顺序。为了保证冒泡排序算法的稳定性,当有相邻的两个元素大小相等的时候,我们不做交换,相同大小的数据在排序前后不会改变顺序,所以冒泡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。</p> <p><strong>第三,冒泡排序<strong><strong>的时间复杂度</strong></strong>是多少?</strong></p> <p>最好情况下,要排序的数据已经是有序的了,我们只需要进行一次冒泡操作,就可以结束了,所以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是 O(n)。而最坏的情况是,要排序的数据刚好是倒序排列的,我们需要进行 n 次冒泡操作,所以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O(n<sup>2</sup>)。</p> <p><img src="https://static001.geekbang.org/resource/image/fe/0f/fe107c06da8b290fb78fcce4f6774c0f.jpg" alt="" /></p> <p>最好、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很容易分析,那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是多少呢?我们前面讲过,平均时间复杂度就是加权平均期望时间复杂度,分析的时候要结合概率论的知识。</p> <p>对于包含 n 个数据的数组,这 n 个数据就有 n! 种排列方式。不同的排列方式,冒泡排序执行的时间肯定是不同的。比如我们前面举的那两个例子,其中一个要进行 6 次冒泡,而另一个只需要 4 次。如果用概率论方法定量分析平均时间复杂度,涉及的数学推理和计算就会很复杂。我这里还有一种思路,通过“<strong>有序度</strong>”和“<strong>逆序度</strong>”这两个概念来进行分析。</p> <p><strong>有序度</strong>是数组中具有有序关系的元素对的个数。有序元素对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就是这样:</p> <pre><code>有序元素对:a[i] &lt;= a[j], 如果 i &lt; j。</code></pre> <p><img src="https://static001.geekbang.org/resource/image/a1/20/a1ef4cc1999d6bd0af08d8417ee55220.jpg" alt="" /></p> <p>同理,对于一个倒序排列的数组,比如 6,5,4,3,2,1,有序度是 0;对于一个完全有序的数组,比如 1,2,3,4,5,6,有序度就是*<em>n</em>(n-1)/2<strong>,也就是 15。我们把这种完全有序的数组的有序度叫作</strong>满有序度**。</p> <p>逆序度的定义正好跟有序度相反(默认从小到大为有序),我想你应该已经想到了。关于逆序度,我就不举例子讲了。你可以对照我讲的有序度的例子自己看下。</p> <pre><code>逆序元素对:a[i] &gt; a[j], 如果 i &lt; j。</code></pre> <p>关于这三个概念,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公式:<strong>逆序度 = 满有序度 - 有序度</strong>。我们排序的过程就是一种增加有序度,减少逆序度的过程,最后达到满有序度,就说明排序完成了。</p> <p>我还是拿前面举的那个冒泡排序的例子来说明。要排序的数组的初始状态是 4,5,6,3,2,1 ,其中,有序元素对有 (4,5) (4,6)(5,6),所以有序度是 3。n=6,所以排序完成之后终态的满有序度为 n*(n-1)/2=15。</p> <p><img src="https://static001.geekbang.org/resource/image/88/34/8890cbf63ea80455ce82490a23361134.jpg" alt="" /></p> <p>冒泡排序包含两个操作原子,<strong>比较</strong>和<strong>交换</strong>。每交换一次,有序度就加 1。不管算法怎么改进,交换次数总是确定的,即为<strong>逆序度,<strong>也就是</strong>n*(n-1)/2–初始有序度</strong>。此例中就是 15–3=12,要进行 12 次交换操作。</p> <p>对于包含 n 个数据的数组进行冒泡排序,平均交换次数是多少呢?最坏情况下,初始状态的有序度是 0,所以要进行 n<em>(n-1)/2 次交换。最好情况下,初始状态的有序度是 n</em>(n-1)/2,就不需要进行交换。我们可以取个中间值 n*(n-1)/4,来表示初始有序度既不是很高也不是很低的平均情况。</p> <p>换句话说,平均情况下,需要 n*(n-1)/4 次交换操作,比较操作肯定要比交换操作多,而复杂度的上限是 O(n<sup>2</sup>),所以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(n<sup>2</sup>)。</p> <p>这个平均时间复杂度推导过程其实并不严格,但是很多时候很实用,毕竟概率论的定量分析太复杂,不太好用。等我们讲到快排的时候,我还会再次用这种“不严格”的方法来分析平均时间复杂度。</p> <h2>插入排序(Insertion Sort)</h2> <p>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。一个有序的数组,我们往里面添加一个新的数据后,如何继续保持数据有序呢?很简单,我们只要遍历数组,找到数据应该插入的位置将其插入即可。</p> <p><img src="https://static001.geekbang.org/resource/image/7b/a6/7b257e179787c633d2bd171a764171a6.jpg" alt="" /></p> <p>这是一个动态排序的过程,即动态地往有序集合中添加数据,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保持集合中的数据一直有序。而对于一组静态数据,我们也可以借鉴上面讲的插入方法,来进行排序,于是就有了插入排序算法。</p> <p>那<strong>插入排序具体是如何借助上面的思想来实现排序的呢</strong>?</p> <p>首先,我们将数组中的数据分为两个区间,<strong>已排序区间</strong>和<strong>未排序区间</strong>。初始已排序区间只有一个元素,就是数组的第一个元素。插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取未排序区间中的元素,在已排序区间中找到合适的插入位置将其插入,并保证已排序区间数据一直有序。重复这个过程,直到未排序区间中元素为空,算法结束。</p> <p>如图所示,要排序的数据是 4,5,6,1,3,2,其中左侧为已排序区间,右侧是未排序区间。</p> <p><img src="https://static001.geekbang.org/resource/image/b6/e1/b60f61ec487358ac037bf2b6974d2de1.jpg" alt="" /></p> <p>插入排序也包含两种操作,一种是<strong>元素的比较</strong>,一种是<strong>元素<strong><strong>的</strong></strong>移动</strong>。当我们需要将一个数据 a 插入到已排序区间时,需要拿 a 与已排序区间的元素依次比较大小,找到合适的插入位置。找到插入点之后,我们还需要将插入点之后的元素顺序往后移动一位,这样才能腾出位置给元素 a 插入。</p> <p>对于不同的查找插入点方法(从头到尾、从尾到头),元素的比较次数是有区别的。但对于一个给定的初始序列,移动操作的次数总是固定的,就等于逆序度。</p> <p>为什么说移动次数就等于逆序度呢?我拿刚才的例子画了一个图表,你一看就明白了。满有序度是 n*(n-1)/2=15,初始序列的有序度是 5,所以逆序度是 10。插入排序中,数据移动的个数总和也等于 10=3+3+4。</p> <p><img src="https://static001.geekbang.org/resource/image/fd/01/fd6582d5e5927173ee35d7cc74d9c401.jpg" alt="" /></p> <p>插入排序的原理也很简单吧?我也将代码实现贴在这里,你可以结合着代码再看下。</p> <pre><code>// 插入排序,a 表示数组,n 表示数组大小 public void insertionSort(int[] a, int n) { if (n &lt;= 1) return; for (int i = 1; i &lt; n; ++i) { int value = a[i]; int j = i - 1; // 查找插入的位置 for (; j &gt;= 0; --j) { if (a[j] &gt; value) { a[j+1] = a[j]; // 数据移动 } else { break; } } a[j+1] = value; // 插入数据 } }</code></pre> <p>现在,我们来看点稍微复杂的东西。我这里还是有三个问题要问你。</p> <p><strong>第一,插入排序是原地排序算法吗?</strong></p> <p>从实现过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,插入排序算法的运行并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,所以空间复杂度是 O(1),也就是说,这是一个原地排序算法。</p> <p><strong>第二,插入排序是<strong><strong>稳定</strong></strong>的排序算法吗?</strong></p> <p>在插入排序中,对于值相同的元素,我们可以选择将后面出现的元素,插入到前面出现元素的后面,这样就可以保持原有的前后顺序不变,所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。</p> <p><strong>第三,插入排序<strong><strong>的时间复杂度</strong></strong>是多少?</strong></p> <p>如果要排序的数据已经是有序的,我们并不需要搬移任何数据。如果我们从尾到头在有序数据组里面查找插入位置,每次只需要比较一个数据就能确定插入的位置。所以这种情况下,最好是时间复杂度为 O(n)。注意,这里是<strong>从尾到头遍历已经有序的数据</strong>。</p> <p>如果数组是倒序的,每次插入都相当于在数组的第一个位置插入新的数据,所以需要移动大量的数据,所以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O(n<sup>2</sup>)。</p> <p>还记得我们在数组中插入一个数据的平均时间复杂度是多少吗?没错,是 O(n)。所以,对于插入排序来说,每次插入操作都相当于在数组中插入一个数据,循环执行 n 次插入操作,所以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(n<sup>2</sup>)。</p> <h2>选择排序(Selection Sort)</h2> <p>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思路有点类似插入排序,也分已排序区间和未排序区间。但是选择排序每次会从未排序区间中找到最小的元素,将其放到已排序区间的末尾。</p> <p><img src="https://static001.geekbang.org/resource/image/32/1d/32371475a0b08f0db9861d102474181d.jpg" alt="" /></p> <p>照例,也有三个问题需要你思考,不过前面两种排序算法我已经分析得很详细了,这里就直接公布答案了。</p> <p>首先,选择排序空间复杂度为 O(1),是一种原地排序算法。选择排序的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、最坏情况和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都为 O(n<sup>2</sup>)。你可以自己来分析看看。</p> <p>那选择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吗?这个问题我着重来说一下。</p> <p>答案是否定的,选择排序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算法。从我前面画的那张图中,你可以看出来,选择排序每次都要找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的最小值,并和前面的元素交换位置,这样破坏了稳定性。</p> <p>比如 5,8,5,2,9 这样一组数据,使用选择排序算法来排序的话,第一次找到最小元素 2,与第一个 5 交换位置,那第一个 5 和中间的 5 顺序就变了,所以就不稳定了。正是因此,相对于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,选择排序就稍微逊色了。</p> <h2>解答开篇</h2> <p>基本的知识都讲完了,我们来看开篇的问题: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O(n<sup>2</sup>),都是原地排序算法,为什么插入排序要比冒泡排序更受欢迎呢?</p> <p>我们前面分析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的时候讲到,冒泡排序不管怎么优化,元素交换的次数是一个固定值,是原始数据的逆序度。插入排序是同样的,不管怎么优化,元素移动的次数也等于原始数据的逆序度。</p> <p>但是,从代码实现上来看,冒泡排序的数据交换要比插入排序的数据移动要复杂,冒泡排序需要 3 个赋值操作,而插入排序只需要 1 个。我们来看这段操作:</p> <pre><code>冒泡排序中数据的交换操作: if (a[j] &gt; a[j+1]) { // 交换 int tmp = a[j]; a[j] = a[j+1]; a[j+1] = tmp; flag = true; } 插入排序中数据的移动操作: if (a[j] &gt; value) { a[j+1] = a[j]; // 数据移动 } else { break; }</code></pre> <p>我们把执行一个赋值语句的时间粗略地计为单位时间(unit_time),然后分别用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对同一个逆序度是 K 的数组进行排序。用冒泡排序,需要 K 次交换操作,每次需要 3 个赋值语句,所以交换操作总耗时就是 3*K 单位时间。而插入排序中数据移动操作只需要 K 个单位时间。</p> <p>这个只是我们非常理论的分析,为了实验,针对上面的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的 Java 代码,我写了一个性能对比测试程序,随机生成 10000 个数组,每个数组中包含 200 个数据,然后在我的机器上分别用冒泡和插入排序算法来排序,冒泡排序算法大约 700ms 才能执行完成,而插入排序只需要 100ms 左右就能搞定!</p> <p>所以,虽然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在时间复杂度上是一样的,都是 O(n<sup>2</sup>),但是如果我们希望把性能优化做到极致,那肯定首选插入排序。插入排序的算法思路也有很大的优化空间,我们只是讲了最基础的一种。如果你对插入排序的优化感兴趣,可以自行学习一下<a href="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B8%8C%E5%B0%94%E6%8E%92%E5%BA%8F">希尔排序</a>。</p> <h2>内容小结</h2> <p>要想分析、评价一个排序算法,需要从执行效率、内存消耗和稳定性三个方面来看。因此,这一节,我带你分析了三种时间复杂度是 O(n<sup>2</sup>) 的排序算法,冒泡排序、插入排序、选择排序。你需要重点掌握的是它们的分析方法。</p> <p><img src="https://static001.geekbang.org/resource/image/34/50/348604caaf0a1b1d7fee0512822f0e50.jpg" alt="" /></p> <p>这三种时间复杂度为 O(n<sup>2</sup>) 的排序算法中,冒泡排序、选择排序,可能就纯粹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了,学习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开拓思维,实际开发中应用并不多,但是插入排序还是挺有用的。后面讲排序优化的时候,我会讲到,有些编程语言中的排序函数的实现原理会用到插入排序算法。</p> <p>今天讲的这三种排序算法,实现代码都非常简单,对于小规模数据的排序,用起来非常高效。但是在大规模数据排序的时候,这个时间复杂度还是稍微有点高,所以我们更倾向于用下一节要讲的时间复杂度为 O(nlogn) 的排序算法。</p> <h2>课后思考</h2> <p>我们讲过,特定算法是依赖特定的数据结构的。我们今天讲的几种排序算法,都是基于数组实现的。如果数据存储在链表中,这三种排序算法还能工作吗?如果能,那相应的时间、空间复杂度又是多少呢?</p>

页面列表

ITEM_HTML